目前中國北斗定位衛星已經全部發射完成,那么同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中國北斗定位與GPS定位有什么區別呢?
一、衛星組成
北斗定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空間段由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組成,中國計劃2012年左右,“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覆蓋全球。
GPS定位:由24顆衛星組成(21顆工作衛星;3顆備用衛星),它位于距地表20200km的上空,運行周期為12h。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面上(每個軌道面4顆),軌道傾角為55°。衛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觀測到4 顆以上的衛星,并能在衛星中預存導航信。
二、定位區域
北斗定位:北斗導航系統是覆蓋中國本土的區域導航系統,覆蓋范圍東經約70°~140°,北緯5°~55°。北斗衛星系統已經對東南亞實現全覆蓋。
GPS:覆蓋全球的全天候導航系統。能夠確保地球上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能同時觀測到6-9顆衛星(實際上最多能觀測到11顆)。
三、優劣勢對比
傳統GPS技術由于過于依賴終端性能,將衛星掃描、捕獲、偽距信號接收及定位運算等工作集于終端一身,從而造成定位靈敏度低及終端耗電量大等方面缺陷。在高大建筑物密集的地方或天氣情況不好的情況,GPS信號會經過多次的折、反射,造成信號誤差,出現漂移。漂移誤差一般在10米左右,這就會出現人在裝置區內被誤判到人在路上走的情況,這樣的定位在化工廠實際應用中是沒有意義的。不過會適用于有一定移動速度且開闊區域的車輛定位。
北斗定位:“北斗”定位系統民用服務精度已達10米,而最新一代導航芯片定位精度可達2.5米,海上北斗增強系統的精度更是已提升至3厘米級別,但在衛星數較少、衛星分布較差的區域,定位精度較差或無法定位。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相對 GPS 定位系統優勢:
1、北斗系統空間段采用三種軌道衛星組成的混合星座,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特點更為明顯。
2、北斗系統提供多個頻點的導航信號,能夠通過多頻信號組合使用等方式提高服務精度。
3、北斗系統創新融合了導航與通信能力,具有實時導航、快速定位、精確授時、位置報告和短報文通信服務五大功能。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相對 GPS 定位系統劣勢:
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建成時間比GPS 定位系統晚了20多年,在全球覆蓋率和*方面處于劣勢。
截至2018年年底,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并提供全球服務,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