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早期磷足類甲殼動物的軀體構建基本特征
-
提供商
研生elisa 銷售網點(上海研生實業有限公司)
-
資料大小
4.7KB
-
資料圖片
-
下載次數
125次
-
資料類型
JPG 圖片
-
瀏覽次數
292次
點擊免費下載該資料
寒武紀早期磷足類甲殼動物的軀體構建基本特征
云南大學張喜光課題組利用上海光源同步輻射顯微CT技術(SR-uCT)結合掃描電鏡方法對古生物甲殼類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少許保存近乎完整的柄眼、觸角和一系列腿肢的磷足類化石。該項研究利用特異保存化石,論證寒武紀早期磷足類甲殼動物的軀體構建(bodyplan)基本特征的原創成果,為探討早期節肢動物的適應分異與演化提供了新信息。研究成果于近期發表在CurrentBiology上,題為TheFirstStalk-EyedPhosphatocopineCrustaceanfromtheLowerCambrianofChina(CurrentBiology,2012,22:2149–2154)。
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利用上海光源成像線站(BL13W1)的同步輻射顯微CT技術探測到掃描電鏡技術無法觸及的化石內部可能保存的微細構造,為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準確信息。
該項研究工作中含軟軀體的甲殼動物化石歸屬于‘Orsten’型特異化石寶庫(Lagerst?tte),樣品采自我國云南永善寒武紀肖灘剖面。此類化石在上世紀70年代由德國K.J.Müller發現并命名,主要包括一些微小的分類位置不明的胚胎和具外皮的后生動物(多為節肢動物)幼體。它們經億萬年埋藏并被磷酸鹽化,其軟軀體部分可顯示體表微米級的剛毛、腺孔,甚至細胞構造。
寒武紀早期磷足類甲殼動物的軀體構建基本特征
張喜光教授研究組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此類特異化石研究,論文中的磷足類甲殼動物,與先前報道的一些寒武紀晚期保存了中眼(medianeyes)、纖細的*觸角(antennula)、單一折曲背甲(single-foldshield)和一系列甲殼類附肢的磷足類相比,是迄今已知zui古老的發育了柄眼的甲殼動物,還有一對強壯的*觸角。這證實了在早期進化歷程中,至少有一部分磷足類的視覺和附肢已發生明顯變異。剖析帶柄眼磷足類的頭部,其著生視覺的體節應與一些干群(stemgroup)節肢類的前體節(anteriorsegment)同源,以此表明它們在系統發育上存在的必然。新的證據還表明:不同時代的磷足類,其附肢顯示了總體上的一致性和時間推移帶來的顯著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