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線電纜指的是由一根或多根絕緣線芯、包覆層、總保護層及外護層組成的用以傳輸電(磁)能、信息和實現電磁能轉換的線材產品。電線電纜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產品。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梳理去年以來各級質檢部門針對電線電纜產品的質量抽查結果發現,抽樣合格率整體較高,一般在90%以上。
如,2016年9月,貴州省質監局發布該省電線電纜產品質量抽查結果,共抽查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黔南州19家企業生產的電線電纜產品40批次,2批次不合格,抽樣合格率為95.0%。
同月,廣東省質監局公布2016年該省電線電纜產品質量抽查結果顯示,抽樣合格率為96.3%。
此前,國家質檢總局于2016年8月發布的電纜電線產品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共抽查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廣東、四川、遼寧等13個省、直轄市50家企業生產的50批次產品,6批次不合格,抽樣合格率為88%。
今年4月, 安徽省質監局公布的2016年電線電纜產品省級監督抽查結果顯示,共計抽取省內40家生產企業的40批次樣品,1批次樣品不合格,抽樣合格率為97.5%。
記者梳理去年以來工商部門針對流通領域電線電纜商品的質量抽檢結果則發現,合格率相對較低。
如,今年1月,江蘇省工商局公布的2016年度電線電纜商品質量抽檢結果顯示,共抽檢150批次樣品,不合格35批次,合格率為76.6%。
2016年12月,江西省工商局發布的電線電纜商品質量抽檢結果顯示,共抽檢142批次樣品,62批次不合格,合格率僅為56.3%。
針對流通領域抽檢合格率較低的現象,江蘇省工商局消保分局局長朱昌兵分析指出,工商部門開展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是在生產經營者自檢、質量監督部門抽檢基礎上的監督檢驗,主要針對市場執法中發現的質量問題較多和消費者投訴相對集中的商品,這種抽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抽檢合格率,因此,不能簡單地以抽檢合格率,來推測或判定流通領域某類商品的整體質量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