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網 企業關注】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搶抓科創區域優勢,堅持數據賦能+科技創新發展思路,扎實推進“專業+機制+
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機制建設,推動交管警務“智能化、數字化、專業化”建設,助力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檔升級,打造“路暢人安”交通新生態。
優化頂層設計
推進道路建管用一體化
蓬勃發展的城市經濟與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緊密交織,共同奏響合肥這座科創之城發展的全新篇章。
“今后,各種新型道路交通設施的使用將越來越多的保障、方便駕駛人的出行。”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負責人表示,在道路建設中,科技設施建管用“一體化”將成為新常態。
近年來,合肥市先后出臺了《合肥市道路交通設施建設管理實施辦法》《合肥市智能交通設計導則》《城市快速交通出入口控制技術規范》等一批規范,高標準推進智能交通設施“隨路建”“集中建”兩類模式,道路交通設施工程堅持與道路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驗收的“四同步”原則,從源頭上解決了過去道路交通設施與道路主體施工不同步的問題,讓每一條通車道路第一時間納入交通管理。
同時,合肥交警正在推行城市道路交通設備運維數字化管理,打造智能巡檢終端,提高設施設備故障、隱患的發現與排處效率。推行支隊、大隊“兩級運維”,并細化7大類46項維護標準,初步構建了“頂層規劃、統一標準、分類建設、集中運維”的合肥特色智能交通建設體系。
依托科技賦能
搭建數智化路網
“您現在正行駛在綠波路段,以當前速度行駛,可通過3個紅綠燈。”從聽到“綠波”時的疑惑,到享受到綠波路段帶來的一路暢行,合肥市民王女士覺得“很得味”,方便又省時。
“綠波通行”的背后,是合肥市智能交通中的“智慧大腦”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據介紹,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依托交通信號配時中心、超腦
大數據平臺,挖掘全市交通堵點、亂點,開展交通信號配時優化“點睛”行動。“目前,全市已完成167條道路共282.36公里綠波優化,綠波干線道路優化后,行車速度顯著提升。”合肥交警支隊相關技術人員表示。
針對人流與車流匯集的安醫大一附院、百花井、步行街等9個區域,合肥交警使用智能信號系統AI區域優化模塊,動態優化周邊路口交通信號,有效提升區域道路交通通行效率。此外,全市還建設52個智慧潮汐車道、智慧可變車道、全息路口,在周末、節假日、寒暑假等時段,交通信號配時中心會由“通勤模式”轉向“假期模式”,用可調控“綠波”實現路網暢通微循環,顯著改善了市民出行體驗。
今年以來,百余場萬人以上大型活動在合肥成功舉辦。以往的擁擠人潮與車流,已相應得到改善。“人先走還是車先走,紅綠燈如何優化?這些都是我們考慮并完善的問題。”信號配時中心技術人員介紹,目前合肥市大型活動期間,周邊道路均同步實施交通信號動態優化。
精準服務實戰
聚焦交通管理精細化
2月28日,合肥交警支隊高速六大隊執勤民警在無人機實時回傳畫面中發現:巢湖服務區附近一輛大貨車發生自燃。民警無人機“飛手”利用無人機喊話器,在車流前端處加強告知喊話,維護好現場安全秩序并提高通行效率。最終,合肥交警部門聯合消防、路政力量妥善處置了該警情。
近年來,合肥交警緊扣城市交通治理新需求,著力打造實戰型“無人機+交通管理”創新應用模式。目前,合肥交警已組建一支無人機實戰型“飛手”隊伍,配置各類無人機114臺,停機坪464塊,日均飛行200余架次。
合肥交警堅持“巡處一體化”推進實戰應用,自主研發無人機交管應用系統,并搭載交通巡查、交通執法、交通事故快處等功能模塊,在依托語音喊話實現對簡易事故快撤基礎上,融合了制圖功能,通過在無人機上搭配事故現場勘查終端,后臺可自動生成交通事故現場圖,全面提升交通事故規范化處置水平。
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執行飛行勤務時長4630個小時,發現并聯動“鐵騎”處置交通擁堵、交通事故、施工占道、交通違法等影響交通通行事件2600余起。
針對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合肥交警專門配備垂起固定翼無人機和機巢“蛙跳”無人機,并聯動警車巡邏、視頻監控巡檢,實現對高速公路路況的立體監測。同時,他們依托多旋翼無人機便攜、小巧優勢,在服務區、收費站進行秩序管控、文明宣傳和違法處罰,重點開展施工路段巡查,及時發現、消除施工安全隱患。
創新研發視頻云執法App、拖車App等警務移動終端應用;推廣工地(支路)哨兵等實戰裝備應用;研發非機動車交通安全勸導、事故要素采集、隱患排查治理等系列小程序應用,實現了與交通、城管、街道社區等部門交通安全數字化綜合治理……科技創新的涓涓細流正匯聚成合肥公安交警服務群眾生產生活、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滾滾浪潮。